故事觀點 / 名家觀點

【堅叔瞭望台】醫師面對父母病老一樣忐忑

文/ 黃勝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 

出處/時報周刊第1860期

 

醫師真的比一般人更能面對死亡嗎?其實不然,雖然我是醫師,但面對父母病老,跟多數人一樣忐忑不安。
 
父親已九十五歲高齡,這一、兩年體力大不如前,常感疲倦,檢查發現是貧血作祟,血紅素經常在五至八mg/dl(男性正常應為十四至十七),低於六,精神就變差,輸血輸到大於七,精神就變好。
 
今年四月,我到大陸演講,接到家裡電話說,父親血紅素又降低、解黑便、胎兒球蛋白(肝癌指數)飆高到一千一百至一千四百多(正常值小於十五ng/ml),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檢查也沒發現異狀。
 
學弟主治醫師建議父親做胃鏡找病灶。父親問我:「有什麼可能?」我回答:「有可能是胃出血或是大腸出血,要做胃鏡及大腸鏡才能確診。」
 
之前,父親做過大腸鏡很不舒服,不想做胃鏡檢查,告訴我:「現在人好好的,吃得下,就算做檢查發現有東西,我也不要開刀。」我想了一下,遵從父親的意思,告訴主治醫師不做胃鏡檢查,自費買胃藥,給鐵劑。
 
六月,父親再度因為紅血素過低掛急診,最後還是做了胃鏡檢查,結果是胃癌晚期。雖然我是醫師,父母生病的時候,能夠用普遍詞彙解釋、預測病程發展;但我還是經常在摸索,也有壓力。
 
有一天老父問我:「堅仔,我是不是快死了,不然你們兄弟怎麼天天有人回來?」
 
「嘸啦,阿母照顧你很辛苦,我和阿兄就想多回來看看你們啦!」父親聽我這麼說,不再多說。
 
父親有一天將走向人生終點,如何謝幕?我跟兄長討論,爸爸走到那一天,想讓他在家壽終正寢。我跟兄長達成共識:如果我人在台北,爸爸一息尚存,我會教媽媽不要搬動老爸,不要送醫院,我趕上山陪老爸。若要送醫院,就送台大金山分院,因為那裡的醫療團隊知道老爸的想法,可以獲得依他心願的照顧。
 
即使是醫師,也得面臨親人的生離死別,只是我比別人多了一分準備,事先跟雙親溝通,事前先簽下DNR,為親人預約一個有尊嚴的善終,有了這張善終保證書,兄弟姊妹有共識,每個人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刻,當父母人生即將謝幕,可以好好地跟他說再見。

本文轉載自時報周刊

<<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>>

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

NEWS LETTER

揚生風箏報

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,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,讓您的健康 UPUP !!

訂閱成功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