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自癒力 / 國際新訊

全球失智症概況

 

整理撰寫/ 潘詩均


失智症(Dementia)及認知障礙(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, MCI)是造成老年人口失能,以及出現照護需求的主要慢性疾病。面對持續增加的失智人口,我們該對失智症有什麼樣的認知?

失智「不是」正常老化  

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,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,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,初期的徵兆很容易與正常的老化現象混淆,導致人們容易將失智症與老化混為一談。事實上,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失智症,其中早發性失智症(early onset dementia, 65 歲前開始出現症狀)就大約佔了全部病例的 9%
(註1)。由於每位患者的病程不同,因此病情的發展仍可也不盡相同。失智症雖然現今尚無法完全治癒,但只要能及早診斷(early diagnosis)和介入治療,就有機會延緩及維持其認知功能、或阻止病程的發展速度、延遲入住機構的時間。換句話說,失智不是老化的必然歷程,失智症是可以被預防和控制的。

持續攀升的照護成本

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(Alzheimer's Disease International, ADI)推估,全球目前的失智人口近5千萬人,失智症的照護成本已經超過1兆美元(約等於30兆台幣),到了2030年將高達2兆美元(約等於60兆台幣)。在台灣,除了申請使用政府的補助與服務,醫療照護費用經常造成家庭面臨經濟困窘、社會關係隔絕等多重身心壓力。依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,我國目前有近30萬失智症案例,佔全國總人口1.15%,亦即在台灣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。

二十年間的腦部變化

儘管失智症都是在晚年才被診斷出來,但大腦可能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變化
(註2)。腦部神經元周圍的β類澱粉蛋白(amyloid-beta,Aβ)堆積是導致訊息傳導阻斷及腦部細胞死亡的原因之一,從堆積到發病的這段期間就可能長達數十年。

預防失智  人人有責

專家學者依據重要醫學文獻,在2017年倫敦舉行的「阿滋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」(Alzheimer'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, AAIC)上發布的研究資料認為,35%的失智症可以用健康的生活型態來避免
(註3)人們能經由良好生活型態的維持、多參與社交活動、提升教育程度,持續學習以促進大腦認知儲備能力,來減少疾病的發生率;完整的健康管理也能幫助我們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,加強個人對於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聽力損失等疾病風險的預防與控制,就能讓晚年的腦部健康發揮最大效益。






參考來源:
1. 2017-2025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摘要
2. NEJM.2012; 367:795-804
3.《The Lancet》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Dementia Prevention, Intervention and Care.

<<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>>

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

NEWS LETTER

揚生風箏報

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,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,讓您的健康 UPUP !!

訂閱成功 !!